"醫學的目的是解除疾病的痛苦與增進健康;醫學的對象是人,因此必須要瞭解與符合社會對於健康的期望;換言之,醫學是依人類的需要而存在的。
過去以醫院為基礎的醫學教育往往只重視個人,甚至只強調細胞與器官系統層面的問題,而且愈來愈向微觀發展,以分子為主要的研究目標,鉅觀的問題如家庭與社會常常被忽略。社區醫學不但幫助我們瞭解疾病與健康在個人與環境間的關係,同時可以認識人類群體的健康問題,從而探究促進人類健康的途徑。
本教學指引內容包括三大面向(一)、全人照護:生物心裡社會模式在基層醫療之運用、社區常見健康問題之討論、社區老人評估與安置、婦幼衛生、生活形態之改變、生活形態之改變:以減重為例;(二)、社區導向醫療服務:公私立基層醫療院所之角色與功能、衛生所個案管理居家訪視、社區防疫工作、社區健康評估與計畫擬定;(三)整合性健康照護體系:後SARS社區醫療體系之建構、社區醫療群之組織與運作、社區公衛群之組織與運作、社區緊急醫療體系、社區心理衛生:以憂鬱症防治為例等。"